生活中,很多人的身体内都会出现湿气过重的现象,湿气过重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是外界因素,也就是说外部天气或者环境过于潮湿,二是内部因素,也就是说人体内部的脾胃出现问题,造成运化水湿的功能降低,引起湿气排不出体外。
湿气的存在有一个比较好的比喻,就是油进入面中,当油进入面,会出现阻隔的现象,反映到人体里,就是出现湿阻的情况。
一旦出现湿阻的现象,人就会出现胸闷气喘、乏力疲惫、困倦慵懒的现象,平时食欲不振,看到食物也不想吃,舌苔比较厚腻,偶尔会出现恶心呕吐、嗳气的情况发生。
(资料图片)
脾胃的功能弱化,就容易引起湿气过重,大小便也会出现异常,大便比较稀溏。
不仅如此,湿气过重还会引起头晕目眩、神情疲惫的情况,平时我们需要强健脾胃来预防湿气过重的现象。如果湿气过重,我们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。
1、面色出现萎黄的现象,神疲比较倦怠、不爱说话;
2、大便稀薄、黏腻、不易冲水,会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;
3、口黏乏味,有恶心呕吐、嗳气的现象;
4、头重脚轻、四肢沉重,出现倦怠嗜卧的迹象;
5、不想吃东西,脘腹出现胀满的现象;
6、四肢有浮肿的迹象,肚子的肉多,而且减肥困难;
7、出现腹痛的迹象,腹中似乎有雷鸣声;
8、肚子有胀气的情况,会经常不分场合、不分时间的放屁;
9、舌质淡胖,舌苔比较厚腻,呈现白色;
如果脾虚的话,生活中以下食物尽量少吃:
1、冷饮食物,比如冰棒、冰淇淋,冰镇啤酒饮料等;
2、寒性食物,比如螺蛳、柿子、螃蟹、梨、西瓜等;
3、下气消积食物,比如山楂、荞麦、萝卜、香菜等;
4、油腻、不容易消化的食物,比如肥肉、腊肉、汉堡以及各类的油炸食品等;
5、辛辣食物,比如花椒、胡椒、辣椒、烈酒等。
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,湿邪是 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六邪中最难祛除的一“邪”
老中医:“湿邪在,百病在,湿邪除,百病无”,春天祛湿做得好,好过一整年。
中医一个小细节对付湿气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:脾主运化,根除湿气,关键在脾脏。所以湿气侵体,需以健胃养胃、利水渗湿为主。脾胃好了,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!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赤小豆和薏苡仁为祛湿双雄!常喝健脾祛湿,根除湿气
准备:赤小豆、芡实、薏苡仁、橘皮、大麦、苦荞、栀子等多种食材,科学搭配做成茶包,每天热水冲泡5分钟,喝上2~3杯,无湿一身轻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物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